节庆活动成乡村游新引擎

2021-05-31 17:11:46 浏览: 6691 来源:阳泉日报
核心摘要: 山楂采摘节、红薯文化节、传统古村落观光……金秋十月,我市各县区和乡镇纷纷借力假日休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市民在“村味”十足的乡下吃特色农家饭、赏别样乡村美景,村民在家门口销售农产品赚钱,在城乡互动中推进了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游客在采摘山楂。

  山楂采摘节、红薯文化节、传统古村落观光……金秋十月,我市各县区和乡镇纷纷借力假日休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市民在“村味”十足的乡下吃特色农家饭、赏别样乡村美景,村民在家门口销售农产品赚钱,在城乡互动中推进了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我市许多乡村大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呈现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的局面。丰富多彩的乡村节庆活动成为打造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兴旺了乡村旅游市场,成为乡村旅游新引擎。

以农为本,传承文化,假日旅游好戏连连

  9月底,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垴上村第四届红薯文化节好戏连台》《第二届“魅力孙家庄美丽王炭咀”旅游文化节》《张庄镇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开幕》等消息刷屏,“看得眼花缭乱,觉得每个活动都挺好,假期可以到这些地方去转转”。

  “十一”黄金周期间,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潮涌入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让这个寂静的小山村变得格外热闹。在王炭咀村旅游接待处的小广场上,农家杂粮面、手工现场制作月饼的摊位上,前来游玩的人们争先品尝特色食品,并购买农产品。这是第二届“魅力孙家庄、美丽王炭咀”旅游文化节现场。本届旅游文化活动以花为媒,充分发挥王炭咀村的自身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塑造“青皮核桃”农业品牌,打造“乡村风情”旅游特色。为期五天的活动中,石氏月饼烤制体验、青皮核桃采摘、百花园中徜徉、农家小屋内休憩,各种活动精彩纷呈、轮番助演,多样特色美食和农家乐为游客带来浓厚的田园风情。

  国庆假日,盂县仙人乡垴上村开展了第四届红薯文化节,游客在饱览金秋景色、感受丰收喜悦、领略古村风情地同时,还能欣赏一台台由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仙人红薯”、“阳坡婆”小杂粮、土鸡蛋、蜂蜜等农产品和莜面窝窝、油布袋、灌肠等特色食品也受到游客的青睐。热情好客的垴上村民专门为游客准备了可口、实惠的农家饭,游客可以品尝烩菜、红薯面馒头等美食。

  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可口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广大市民利用假期走进这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和红色旅游文化的魅力。这两天,正值咀子上村一年一度的山楂采摘节,众多游客纷纷携老扶幼,到山楂采摘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村里今年专门开设了乡村大舞台,不少游客选择上台一展歌喉。“知青大院”里,知青们曾用过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兴趣,墙上农耕壁画仿佛让人们看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知青大院对面就是官印山。每年十月是官印山赏红叶的最佳时节。游客们走在官印山健身步道上,既可观赏美景,又可修身养性。

发掘主题,创意策划,节庆活动凸显新亮点

  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禀赋有差异。许多乡镇和村庄根据本区域特色定位,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发掘主题、创意策划,开发出很多个性化、差异化的节庆活动,努力实现一节一品,避免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发展。

  9月27日,平定县张庄镇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张庄镇宁艾村举办,拉开了张庄镇乡村旅游活动的序幕。相比去年第一届文化旅游节,本届活动形式内容更加丰富,摄影、采摘、放河灯、篝火晚会、丛林探险、腰鼓表演、国学讲座、情景剧表演、农产品展示展销……密集的特色文化活动成为张庄镇乡村旅游新亮点。

  10月2日,圣堂村“弘扬国学五千年、体验历史圣堂村”文化活动启幕。为迎接本次活动,圣堂村全村老少齐动手,一起制作了上万盏风车,挂在村口以及村里主要路段,为喜庆的节日增添了气氛。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让游客大饱眼福。村里开办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前来参观的游客与村民一起手拿着粮票打饭。村民做的大锅饭荤素搭配,人们自觉排队打饭,此情此景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一位游客说,她小时候就经常吃这样的饭菜,现在再吃,感觉特别香、特别好吃,跟以前吃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感觉一样。大家还唱起了那个年代的怀旧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

  山楂采摘节期间,咀子上村最吸引游客的还是村里农家乐的特色美食。山野菜、煎饼、枣糕、红稠饭等干净、新鲜、量足的特色美食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快到中午时,不少游客专门驱车到这里品尝农家饭。武贵福2012年就开始经营一家农家乐。这几年随着来村里旅游的人逐渐增多,老武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家里的收入不断增加。老武每天从早忙到晚,虽然忙碌,但是他却不觉得累,精神也越来越好。“今年来村里玩的人比去年还多,一天接待十来桌客人。”老武说。很多来咀子上村吃饭的游客是回头客,9月30日前就有人打电话订餐。由于饭菜花样比较多,再加上农家饭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用的蔬菜都是地里种的,既不上化肥、又不喷农药,让游客吃得比较放心。2012年以来,咀子上村大力发展集观光旅游、红果采摘、农耕体验、民俗表演、民间美食为一体的乡村观光旅游。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咀子上村已形成集官印山自然风景区、农耕广场、西南舁乡革命英烈墙和纪念亭、舁上民俗展览室等乡村旅游看点。咀子上村还被评为山西最美旅游村、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休闲度假、采摘体验、登山赏秋、跑马表演……近年来,我市许多乡村不断挖掘文化产品,强化生态保护,提升服务品质,逐渐满足游客“新奇特”的假日旅游需求。圪套草原民俗风情园、南庄抗战地道、七亘红色旅游、宁艾莲花山、娘子关镇下东寨村等乡村旅游景点逐渐成为市民休闲旅游好去处。

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现在,许多乡镇、村搞节庆活动,声势大、节奏密集,大家的发展劲头很高。我们也得把节庆搞起来,推动娘子关镇全域旅游发展,提振百姓发展信心。”娘子关镇党委书记朱继明说,“节庆办起来,村民有直接收益,大家自然感到有奔头。”

  2014年我市乡村旅游开始起步,作为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郊区,节庆活动是乡村旅游最初的宣传形式。郊区文物旅游局局长张兆平介绍,最初,想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不懂怎么宣传,怎么造势。他们就通过帮村里办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春天有赏花节、夏天有垂钓节、秋天有采摘节……一系列节庆活动把乡村推介出去、把游客吸引过来。如今,我市不少涉农企业、乡村、旅游景点利用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业,不仅丰富了我市以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提升了旅游品牌知名度。

  今年以来,每个月总会有不同的村庄举办节庆活动。“应花而动”的节庆有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连续举办14届的桃花节、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连续举办5届的山楂花节、平定县张庄镇张庄村举办的槐花节、矿区石卜咀村举办的第二届油菜花节……“应季而生”的节庆有平定县娘子关镇河灯节、郊区旧街乡龙泉沟的啤酒节……“应民俗而筹备”的有城区义井镇大阳泉村的民俗文化节、盂县梁家寨乡的河灯民俗文化节……

  近年来,旧街乡提出建设“花海旧街”“采摘旧街”“美食旧街”“节日旧街”四个旧街的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户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增收。虎峪村是旧街乡8个贫困村之一。虎峪村以种植玉露香梨、认养梨树、梨果采摘等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卖掉梨,这是“采摘旧街”给村民带来的甜头,也是全村脱贫的新动能。过去的旧街乡南沟村,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现在,南沟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开办农家乐的人多了,来村里认养土地的市民络绎不绝,让这个曾经孤寂的村庄热闹起来,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2017年初,旧街乡为南沟村开办农家乐的村民请来名厨,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菜系培训、主食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后,村民们掌握了基本的乡村美食烹饪技艺,也打响了“美食旧街”的名号。如今,旧街乡依托雪花梨、玉露香梨、树莓、沙金杏将特色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打造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新格局,带动了不少贫困户脱贫。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的增加带来乡村旅游发展刚性需求的增长。从“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到“乡村休闲游”“农事体验游”“村镇度假游”,越来越多的市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了,相应地对乡村旅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体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一批市民土地领养基地、农耕体验、乡土美食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