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村

2021-07-20 16:18:50 浏览: 6657 来源:中国乡村旅游网
核心摘要: 渔阳村

安阳县安丰乡的渔洋村,这个不足千户的小村庄里,完整地记录着6000年文明史。

渔洋村共有900座民房,其中老民宅就达600座,占全村民宅总数的2/3。历史上的渔洋村曾经是许多仁人志士一展身手的地方。渔洋村与著名的下七垣村一水之隔。漳河对岸,就是先商文化的代表下七垣文化,或许由于这个原因,渔洋村的先商文化遗迹更引人注目。据考证,大禹治水留在渔洋的河渠遗址,如今仍见轮廓,已成为肥沃的土地。

从现当代开始,上溯清、明、元、宋、唐、东魏北齐、汉、战国、商,到下七垣、龙山,以及仰韶时代。各个时代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在渔洋村房屋的门楣上,可以看到“谦受益”“致中和”等字样,有儒家文化的影子,可以想象曾经的渔洋村,不仅繁华,且知书达理,谦让平和……延续6000年的渔洋村,如今已经衰败了。

还记得小学学的《西门豹》吗?在战国初年,西门豹镇守邺镇,即现在的安阳北部。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的迷信,还开凿引漳十二渠,为纪念西门豹,称它为“西门渠”,渠首就在渔洋村。

村里保存较为完好的“龙家大院”,如今房屋破败,只剩下了一进,从房檐上的木雕,依稀看出古人建房的精致与耐心。龙家大院始建于乾隆年间,豫民国时陆续建成,历时200年。

除传统的门楣,还能轻易地就在路边房屋门楣上,发现“学科学”、“爱祖国”之类的字样。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产物,那时全国掀起学科学、用科学高潮,建设“四个现代化”。

诸多原因,现在的渔洋,明清建筑大面积减少,老屋失修坍塌者多多,村民们在原址上构筑新房,有的另起炉灶,在村子周围树起新的建筑,渔洋的整体格局和基本格调受到破坏。

进入渔洋村后,幸运的话甚至能捡拾到几块殷商陶片,可以想象下,你能亲手触摸到了三千年前的历史,这是多么神奇的感受。

曾经,当地农民龙振山却石破天惊地指出:曹操墓就在他们村!因为他在村东的地里捡到一块不大的陶片,在这块陶片上刻有复杂的文字,经仔细辨认是邺市二字,种种因素,让他认为曹操墓可能在渔洋。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位“皇帝”袁世凯的墓林也在渔洋村。

如今的渔洋只剩下断壁残垣,可能再过几年,这一切恐怕都会溶入曾经的记忆,留下一片虚无的历史。

数千年烟火不断,“振兴渔洋”成为了多少村民不灭的梦想,可耐不住时光的消磨,振兴壮志未酬,早已使人泪满襟。只是,坚守的人还在,希望的梦想未灭。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