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村书记上任“三把火” 烧旺綦江乡村振兴

2021-10-14 10:45:46 浏览: 6642 来源:乡村振兴服务网
核心摘要: 90后”綦江区三角镇塘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贵林,就是一肩挑”大军中的一员。从村民的不信任”信得过”从村干部的不跟跑”脚跟脚”从村务工作“件件难办”件件办好”两年时间里这个年轻的90后”村党总支书记实现了人生蜕变。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选优配强村级“领头羊”关键。其中,年轻干部就是这支队伍中的生力军”

90后”綦江区三角镇塘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贵林,就是一肩挑”大军中的一员。从村民的不信任”信得过”从村干部的不跟跑”脚跟脚”从村务工作“件件难办”件件办好”两年时间里这个年轻的90后”村党总支书记实现了人生蜕变。

上任之困:三把火烧不起

近年来,綦江区委组织部大力推动“本土人才回引”工程,打通镇政府临聘人员刘贵林就进入了三角镇党委的视线。

2019年6月,刘贵林带着满腔热忱回到家乡,担任塘垭村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给自己定了任职目标:要为全村办几件实在事,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刘家娃娃,回来了哪念书哟?上任的第一天,村民在村办公室见到白白净净的小刘,完全没把他和新上任的副书记划上等号。

刘贵林激情满满,经过一个月的摸底”大胆抛出了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全体村干部分组挨家入户走访,个别村干部说“才走完,本村人就不给你带路了第二把火是改建村办公室,村民认为他天方夜谭,村上没钱镇上不补,小娃儿不知柴米油盐贵”第三把火是规范干部工作制度,每周一开例会,天天开会,瞎子点灯白费蜡”

90后”不认怂,越是艰难越向前。刘贵林不断地给自己打气。

破题之举:为村民办实事

刘贵林有股子牛劲。没人带路,自己顶着烈日挨家挨户访;没钱改建,天天上门找镇领导要、找部门支持;村干部不喜欢开会,见谁有空闲就主动上前沟通工作…

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全村8个村民小组、702户,刘贵林逐一上门“见了面、认了门”脱贫户王德强还记得,当时刘书记上门了解他因缺技术致贫,专门介绍他学泥水工,现在王师傅做一天工可以挣300元。

经过刘贵林的死缠烂打”第二把火更是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綦江区级部门支持40余万用于村办公室的改建项目,镇财政支持5万元用于办公设备添置。50多万元的村级办公阵地改建经费全部到位。

不仅如此,村办公室也变得热闹起来,来办事的来咨询政策的来找刘书记聊天的村干部们无意间有了新变化,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是有了新进展,首先想到就是找刘书记“汇报”

2019年9月,刘贵林顺利从副书记被选为书记。好事成双,塘垭村村级办公阵地改建工程如期动工。

现在来村办公室办事的村民常打趣刘贵林:白净小刘”变成了黝黑老刘”但再也没人喊“刘家娃娃”而是老远就大声喊“刘书记”村民心里有杆秤,办实事的干部村民就认可。

发展之道:引能人兴产业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起来了群众才能富起来。

2019年12月底,年味越来越浓,村里的人陆陆续续回家过年来了

刘贵林又“动起了歪主意”村上的党员全出动,发挥党组织作用,邀请“外能人”回乡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当天,一共有30名“外能人”参会,议题就一个“如何让家乡老百姓富起来?氛围热烈,效果很好,有4人当场表态愿意回乡创业。

这招很奏效。截至目前,刘贵林先后引回7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包括休闲垂钓1户、仿木栏杆1户、种粮大户3个、开办“农家乐”2家,新引进高端水产养殖1户、中药材种植1户,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年产值超1000万元。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塘垭村和紧邻的彭香村引回25名“外能人”回乡创业,还抱团成立了牟坪农业生态园,共流转土地3300余亩,发展中药材、高品质水稻、垂钓、花卉等产业,带动当地留守妇女、老年人等200余人打零工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可获得1万余元收入。

今年6月,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村民高票推选刘贵林为塘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选刘书记,信得过。

刘贵林常说,群众小事就是大事”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想法是做好两件事,一是把村子变美,人居环境要上档升级;二是把产业做强,生态园要差异化发展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