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在巴南绘制

2021-10-18 10:53:28 浏览: 6700 来源:乡村振兴服务网
核心摘要: 近郊游的首选肯定是巴南,又有美景,又有美食!每到节假日,巴南区一个个乡村旅游景点便会迎来数以万计的市内外游客。每一个受欢迎的景点,无不映射着巴南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近郊游的首选肯定是巴南,又有美景,又有美食!每到节假日,巴南区一个个乡村旅游景点便会迎来数以万计的市内外游客。每一个受欢迎的景点,无不映射着巴南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近年来,巴南区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稳中向优,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巴南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569元,增幅14.2%巴南,正交出乡村振兴满意答卷,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

农民“鼓”钱袋子

去年,东温泉镇黄金林村的九花谷正式开园,满园的金丝皇菊吸引了众多市内外游客闻讯赶来。这一朵朵金丝皇菊,见证着黄金林村乡村振兴项目不断发展带来的显著变化。

菊花受欢迎,大家也跟着增收!黄金林村村民刘志贵告诉笔者,村里组织大家一起种菊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跟传统的产业比起来,效益翻了几倍。据了解,去年来,九花谷种植的金丝皇菊吸引了近6000名游客前来观赏,生产加工的菊花茶由于口感好、品质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额超过40万元,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圣灯山镇滩子口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前来游玩。夏天来避暑、冬天来看雪的人都很多,就赶紧开了个农家乐。今年46岁的邹开明是滩子口村村民,几年前,看到节假日有很多人上山来游玩,便将自家的住房改建成了农家乐。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菜,累了还有客房可以休息,离开时还能带上当地的土特产,邹开明的农家乐“承包”游客的大部分游玩项目。

其实,这是巴南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推出的后备箱工程”一个缩影。通过打造乡村旅游集市,让物产变商品,让商品变产品,让产品变品牌,把游客的后备箱装满,也把农民的钱包装满,真正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得到实惠。

乘着乡村振兴“专列”巴南区各镇街抓住休闲业发展势头,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产业融合,以观光农业为基础,以旅游营销为手段,以扩大消费助农增收为目标,基本形成了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聚集区,拓宽了增收路子。围绕产业发展加工,2020年巴南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08.31亿元;同时,推动全区茶叶、蔬菜、水果走出山地特色高效之路,推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培育农村产业融合新业态,全区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40亿元。

生态优先

乡村有了面子”

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整治,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才更加珍惜。南彭街道,居民切实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从前不想整治,现在却都争着整治,对于环境的维持,大家更是看得很重。

而这一切变化还要从街道的统筹整治”模式说起。

去年来,街道把暴露垃圾、污水治理、乱堆放、散养家禽等作为重点,一改传统的政府包办模式为“政府统一采购、村民自己建设”统筹整治模式”以村民小组为主导,落实农户的主体责任,由村统一提供河沙、水泥、石子等基础建设材料,村民按照自家实际情况自行建设。通过这个模式的开展,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让村民积极参与进来,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切合实际,群众满意度更高。

二圣镇集体村,云林天乡这个颇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项目远近闻名。

据了解,为使该项目带动乡村发展,巴南区共整合各类资金3亿多元,帮助完善项目周边道路、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并进行周边农户房屋改建等环境整治,不仅让项目业主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让项目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如今,走在二圣镇集体村的乡村道路上,每隔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回收箱。村委会负责人说,村里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技术培训和农业环保宣传,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开始不断增强,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随着村里乡村振兴产业不断发展,一个个旅游项目纷纷落地,前来巴南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村容村貌也随之大为提升。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巴南的一个个田园变成了景区,一品街道燕云村的云燕花语”项目正是如此。每到花开季节,一块块农田里盛开的油菜花成了看花市民”最佳选择,加上景区周边道路和环境的提档升级,如今的燕云村处处是美景。

近年来,巴南区把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与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结合,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美化村庄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乡村旅游在全区逐渐红火。同时,持续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成2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户改厕5000余户。

乡风治理

村民富了脑瓜子”

有效的乡村治理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

去年,姜家镇凝聚政府、社会、市民等力量,共建共享、协同治理人居环境,整合“五长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村规民约”企业公约”新时代文明实践”马路办公”等众管机制,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环境管理整治,树立群众与人居环境荣辱与共的心态,形成人人参与、自觉遵守、家家受益的良好格局,助推乡村建设。

建言献策的参谋员”文化传承的宣传员”公共活动的辅导员”去年9月,麻柳嘴镇通过打造宣传文化发展顾问团,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助推麻柳嘴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巴南的农村,文明乡风活动正在不断开展,巴南农民的精神文化更加丰富,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有效的乡村治理让农民发自内心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担当起乡村公序良俗的维护者和倡导者。

此外,巴南区还积极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每村储备1名本土人才,回引376名人才返乡创业兴业,每年培训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300人次以上;实施乡村组织振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功创建2个基层党建示范镇街、12个基层党建规范镇街、41个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选优配强村“两委”委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为乡村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