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锦绣的安丰塘畔,寿县板桥镇的水稻已收割完毕,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11月1日,在元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里,农场负责人邹本社正指挥着旋耕机穿梭于田间。作为返乡创业者,做一个新农人是他的梦想:“我要让返乡创业者看到但愿,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
米香四溢的稻田,整洁排列的大棚,脱胎换骨的村庄,走马淮河两岸,一曲曲乡村振兴发展的乐章正在奏响。在新的历史节点,淮南市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加快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在“无缝衔接”中踏出幸福糊口的铿锵足音。
握稳乡村振兴“指南针”
“以前,乡村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人们‘渔猎种养、繁衍生息’的家园。”淮南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贾俊坦言,如今,乡村振兴是一个实干标尺,衡量着民族中兴大业的高度和厚度。
184185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6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淮南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正昂首迈进,“三农”工作重心至此发生了历史性转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糊口、新奋斗的出发点。围绕“工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糊口富裕”二十字方针,淮南市统筹资金,加快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改革,进步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任务,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让乡村振兴与锦绣乡村建设相融共进。
在凤台县丁集镇信圩村遴派干部交接典礼上,交到第八批遴派干部手中的有几本厚厚工作日志。“我们要让新队员不仅对村资产、财务等‘硬件’心中有数,而且对村班子情况、群众思惟等‘软件’心中有数。”凤台县委组织部第七批遴派干部岳彦斗说。
淮南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担纲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全国红色锦绣村庄建设试点村和相对后进村遴派186个驻村工作队,做到遴派换人不换心,乡村振兴不脱节。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之一。”田家庵区区长从永刚表示,将当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接地气、经风雨、见世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夫富裕饶富。
做优乡村振兴“基本盘”
“通过银行看征信、实地看规模、细致看资料、农业农村局再把关,我们选择了3户有实力的种粮大户,流转了村里近7000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粮。”在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水稻收割后,一块块小田间的田埂被铲平,变成上百亩的大田,村党总支书记朱道春告诉记者,不仅耕地面积增加了,还解决了土地非粮化的题目,更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
十三五”期间,淮南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工业化龙头企业252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淮南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要振兴,工业必先行。连日来,在淮南毛集实验区万亩莲藕种植基地,17000多亩莲藕已全面进入收成期,荷塘深处,机声隆隆,藕农们正在加紧采挖、清洗、外运,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今天上了28台采藕机,都在加班加点工作,一天可采藕10万斤左右。这几天,湖北、广东、河南、四川等地的莲藕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天天都忙到深夜。”莲藕种植基地负责人王爱信欣喜地告诉记者。
如今,淮南市正进一步立异体系体例机制和经营方式,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夫合作社、农业工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进步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水平。
时值暮秋,八公山镇杨家地村的土公鸡成群结队、悠闲安闲地在阴凉茂密的树林下嬉戏,今年以来,养殖场陆续进购6000只鸡苗,预计年收入可达40万元。养殖场负责人朱守兵坐在一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让大地增绿、农夫增收、集体经济增源,八公山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盘活闲置资源,鼎力发展林下养殖特色工业,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紧盯“人居环境”,锁定“锦绣乡村”,淮南市继承开展锦绣乡村创建示范,支持有前提的乡村率先建设锦绣乡村,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锦绣乡村,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锦绣宜居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原先俺家的厕所建在外面,影响村容村貌还不卫生,现在政府出钱帮俺们建的室内厕所又利便又卫生,化粪池处理过后还能浇菜。”近日,记者来到潘集区贺疃镇李庄村,看着改造后的卫生间,冲水式马桶、洗手台一应俱全,脱贫户徐江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跟着淮南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色、锦绣小镇也迎来了发展机遇,通过部分联动,共同推进,促进乡村资源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养老服务等工业深度融合。
沿着新铺设的沥青路步入大通区河沿村高塘人家生态园,这里小桥溪水,发旷古清音;碧瓦朱檐,牵闲情兴致;繁花夺目,引眷恋柔情,来自周边的游客体验着“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休闲之旅。
“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投资1.2亿元,分三期建设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淮南市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队负责人王更生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目前,淮南市72个综合文化站、832个农家书屋、3176个体育举措措施场地让泛博群众的糊口更加出色,134家农村特困供养机构、71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央让白叟糊口更加舒心。
齐心激发向上的气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问”。如今,淮南市已建成锦绣乡村省级中央村173个,一个个村庄脱胎换骨、容光焕发,一张张“锦绣面孔”竞相展示着动人颜值,泛博乡村正发生着悄然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