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2021-11-04 14:46:44 浏览: 6685 来源:乡村振兴服务网
核心摘要: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曾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重点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自去年脱贫摘帽以来,该县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工业发展、环境整治、引进人才等方面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加快把太湖建设成为经济强、庶民富、生态美的宜业宜居宜游之地。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曾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重点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自去年脱贫摘帽以来,该县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工业发展、环境整治、引进人才等方面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加快把太湖建设成为经济强、庶民富、生态美的宜业宜居宜游之地。

特色工业稳增收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泊湖之滨的大石乡。在一片片瓜棚之下,金黄色的瓜蒌已经进入成熟采摘期。“我们承包300多亩地种植瓜蒌,1亩能产300多斤瓜蒌籽,合作社按每斤20元的价格收购,1亩地产值6000多元。”该乡五合村创业能人王吉胜说,种植基地每年可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匡助村里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实现不乱增收。

  该乡田祥嘴村脱贫户吴的学,已经在瓜蒌基地干活4年了,每月约有1800元的收入。“平时,我在这里拔草施肥,做点田间治理。最近,就忙着采摘瓜蒌。我们的瓜蒌直接供给给瓜蒌加工公司,不愁销路。不仅村民们拿到一份工钱,村集体也有固定的收益。”吴的学笑着说。

  小小瓜蒌成了富民强村的“致富瓜”。据大石乡乡长殷艳玲先容,近年来,该乡将瓜蒌作为“一乡一品”的主导工业,短短3年建成瓜蒌基地3000余亩,同时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坚持“村村建强、整乡推进”的目标,打出一套土地、资金等政策的“组合拳”,保障工业发展有效益、农夫就业有新路、村级集体有分红。预计今年底,全乡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将达2500万元,纯收益540万元左右,村均收益约60万元。

  大石乡整乡推进特色工业发展,只是太湖县促进乡村工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围绕工业振兴,该县依托农林牧副渔工业体系比较健全的资源上风,充分施展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瞄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出产加工供给基地目标,改善农业基础举措措施前提,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夫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生猪、肉鸡、茶叶、油茶等“四养六种”特色工业。此外,该县还着力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蔺草稻连作提质扩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品”,打响“太湖六白猪”“天华谷尖”“太湖鳙鱼”“太湖小黄牛”等品牌,并凭借县乡村电商服务网络平台,拓宽优质农产品上行渠道,晋升农产品附加值,走生工业振兴的新路子。

整治环境“颜值”升

  “这里的环境真不错!空气清新,山美水好,民居建筑古色古香,村庄整齐干净。我们感觉非常恬静,值得一游。”近日,安庆老年大学一批游客在汤泉乡龙潭寨村游玩后,纷纷发出惊叹。

  走进龙潭寨村,记者沿着龙潭河而上,看到不远处就是一片徽派古老建筑。在这个中国传统村落,小桥、流水、石板路,雕窗、画栋、马头墙随处可见。现存的古民居群,是由祠堂屋、转桥屋、花屋、老屋、上屋、龙潭屋等6个自成一体的古村寨和一座胡氏宗祠组成,保留完好的明清民居有20余幢,年代最久的距今400多年。

  整个龙潭古寨融田园美景、乡村风情、传统建筑文化为一体,天然风光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记者漫步在山村的石板路上,只见河水清澈、道路洁净、物件摆放有序、房前屋后花木葱茏,让人赏心悦目、游兴大增。

  “我们通过环境整治,让村子大变样。几年前,这里到处都是厕所、猪圈和牛栏,路边、河边杂草丛生。下雨天,大家出门脚上都是泥巴。固然这里美景宜人,却无人问津。”该村党支部书记胡良胜说,自从2014年开始,村民们熟悉到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又结合锦绣乡村建设,逐步改善糊口环境。2016年,该村争取到古民居修复项目,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拆除猪圈、土厕、牛栏及破损房屋,清理整治河道、修建石板路,新建广场、公厕,并对中央村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我村建立维护环境长效机制,礼聘专职环卫工,还制定了村规民约,不按期开展志愿服务流动,大家的环保意识显著晋升。”

  环境一变景象形象新,龙潭古寨不再“藏在深隐士未识”,外埠游客慕名而来,仅今年春节、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村里的民宿经济也火了起来,年纯收入20多万元,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太湖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因地制宜、统筹资金、完善机制,着力深化和推进农村改厕、糊口垃圾和污水管理“三大革命”,鼎力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晋升“三大步履”,强力推进道路两边、城镇周边、村庄周边“三边管理”,并开展“锦绣乡村、锦绣屋场、锦绣庭院、锦绣河塘、锦绣道路”等“五美”创建,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凸起题目,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齐向锦绣宜居转变,促进村庄“颜值”“气质”双晋升。

“引凤还巢”后劲足

  在北中镇花冲村的轩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出产车间,一台台崭新的提高前辈设备快速运转,出产线上的工人们一丝不苟,娴熟地组装着各个部件。这是一家专业研发出产销售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高科技企业,产品广泛合用于移动电器产品领域,主要销往广东省惠州等地。

  “我从河海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从事锂电池的加工和销售。2019年,在镇村多次鼓励和引导之下,我决定返乡办厂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该公司负责人祝宝瑛今年35岁,是土生土长确当地人。经由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他建厂房、买设备和调试安装机械,公司于去年9月份顺利投产。目前,已带动周边村庄60多人就业。

  从大山里走出去,又回到大山里创业,这不是回到原点,而是奋斗的出发点。“家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无穷远景。而且,镇村给我提供良多政策、资金等搀扶措施,我更有决心信念干出一番事业。”祝宝瑛说。

  “我在这里上班,既能挣钱,又利便照顾家里。更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一门技术,公司常常给我们培训。我们这里普通工一个月拿3000元,高级工可以拿到8000元呐。”花冲村脱贫户舒灿云兴奋地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太湖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农村的中青年、优质人才外流,泛起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题目。如何吸惹人才回归、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活动?该县首先做好顶层设计,针对人才关心的详细题目,制定可操纵可落地的政策措施,着力买通“绿色通道”。今年,该县出台了一系列“双招双引”的新划定,在薪酬待遇、家属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为返村夫才量身打造“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搀扶政策。如注重留住“自家人”,发掘培育使用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与此同时,该县组织实施大学生回村任职工程,引导、支持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村级后备干部参选进入村“两委”班子,并畅通提升渠道。该县人事部分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已分种别地组建了学子创业同盟、先锋创业同盟、“徽姑娘”巾帼创业同盟以及青年创业协会,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上风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聚力打造人才新高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气力。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