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稻田用了一种好技术,不洒一滴农药,不但增产增收,还能卖出好价钱。”初冬时节,在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江西水禽工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基地内,收割完的稻田里,种上了绿油油的越冬油菜,成群的鸭子在其间嬉闹、觅食,欢快的啼声此起彼伏。看着面前的情景,77岁农户李升彬难掩高兴之情。
稻和鸭会产生什么交集?农户为何“不务正业”在稻田里养起了鸭子?李升彬打开了话匣子,2019年李升彬用鸭稻共作技术新模式进行出产,不用农药和除草剂,鸭子在稻田里,除虫施肥,刺激秧苗生长,同时,稻田也为鸭子提供栖息场所和食品。
“这多亏了江西水禽工业技术体系团队,指导我用科学方法种稻养鸭。”李升彬所说的团队中的成员翁贞林教授,是江西农大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九大工业经济团队组建以来,针对工业发展详细题目建言献策,如在锦绣乡村建设过程拆除了部门蚕农的蚕房,影响了蚕农养蚕的场地的情况,专家团队提出以村集体名义建设养蚕大棚,以承租的方式解决蚕房题目的方案。另外,记专家团队提出茶叶工业凸起打造我省区域品牌和电商发展;家禽工业侧重总结和培植好的养殖模式;生猪工业关注海内国际价格波动和市场猜测;牛羊工业注重对全工业链的针对性指导;休闲农业致力于用科技助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药材工业则策应中药材强省战略需要,构建中药材建设体系;薯类工业建立了江西省薯类重点经营主体数据库;棉花工业专家团队积极与国家棉花工业技术体系工业经济研究室对接合作;蚕桑工业则助力我省承接东部蚕桑工业转移,实现蚕桑工业的“接二连三”,探索我省蚕桑工业发展的上风与机遇等一系列“金点子”。
不光如斯,这九大工业体系团队还通过成立工业同盟、学会,举办经营主体培训、贫困户精准帮扶等途径,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议计划咨询,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密码”,为乡村振兴找到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