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的9种发展模式

2022-01-15 10:49:20 浏览: 6374 来源:乡村振兴服务网
核心摘要: 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 “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实现乡村工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已涌现出很多新模式,构建了一幅幅锦绣的乡村振兴画卷。
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 “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实现乡村工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已涌现出很多新模式,构建了一幅幅锦绣的乡村振兴画卷。
模式一
“三融合”发展模式
—浙江德清模式

近年来,浙江德清立足实际,根据乡村发展的上风前提和发展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德清模式”,包含“工业融合”、“产村融合”和“城乡融合”等三个层次。即:通过绿色化转型、数字化晋升,拉长特色工业链,实现“工业融合”;通过以产兴村、以村促产,破解工业进级、村庄经营挫折,实现“产村融合”;通过改革破壁垒、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实现“城乡融合”。

1.凸起旅游经济发展。依托名山、湿地、古镇等天然资源,充分施展集体天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工业、地舆位置等上风,结合锦绣乡村建设,鼎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等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
2.凸起资源要素配置。牢牢围绕“富民强村”这一核心,有效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2015年起,德清县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激活农村产权收益;同时,充分施展乡贤参事会“优化资源配置,凝结人心人力”的作用。
3.引进数字技术赋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如,推动出产智能转型,推动业态“链上嫁接”。此外,还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管理体系,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
模式二
城乡一体化模式
—湖南“浔龙河”生态模式
早在2012年,湖南长沙县浔龙河村带头人柳中辉开始打造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并被列入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目录。项目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门入手,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形成了以教育工业为核心、生态工业为基础、文旅工业为抓手、康养工业为配套,四大特色工业有机结合、相容并生的工业布局。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管理、村民集中栖身的“三集中”,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改革和混合运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工业,推动农夫致富增收,逐步实现了乡村振兴“工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糊口富裕”的发展目标。
1.土地确权。成立土地产权调查小组,邀请专业的测绘队进行勘测,对村民组的四界范围、林地、耕地以及塘坝、河流、道路等公共用地进行丈量确认。土地确权登记,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对农夫的土地权利进行确权颁证,使其变为可交易、可转让的资产。
2.发展工业。工业是浔龙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浔龙河捉住长沙近郊农村独特的地缘上风,兼顾农业、农村、农夫利益,统筹生态、文化与小城镇建设,布局生态工业、文化、教育、旅游和康养工业。工业之间形成了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生态工业、文化工业、教育为基础工业。
模式三
“七化”发展模式
—山东寿光模式

寿光围绕工业的尺度化、园区化、品牌化、职业化、市场化以及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光模式”。

1.工业尺度化。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尺度中央落户寿光,成立了4名院士领衔的67名专家团队,启动了118项国家尺度、行业尺度、地方尺度研制工作。
2.农业园区化。自2018年以来,寿光市建设了占地3万多亩的18个现代农业园区,鼎力推进蔬菜工业的转型进级,一个大棚就是一个“绿色车间”,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绿色工厂”。
3.农产品品牌化。“寿光蔬菜”成功注册为地舆标志集体商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央落户寿光,以寿光蔬菜为核心的千亿级蔬菜工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特色农产品上风工业集群。打造了“七彩庄园”“寿光农发”等一批企业品牌以及“乐义蔬菜”“金彩益生”等一批蔬菜单体品牌,国家地舆标志产品达到16个。
4.新型职业化。寿光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化农夫,开展了30万农夫科技大培训,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青年人才回乡创业。
5.经营市场化。寿光拓展市场化经营体系,市场带动是“寿光模式”的凸起特点,在用好农产品物流园等传统市场的同时,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形势下农产品销售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的新趋势,与阿里、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全面合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蔬菜占比大幅度晋升。
6.乡村宜居化。2019年,寿光市全面启动“锦绣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晋升三年步履,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坚持把基础举措措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道路、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十改”工程,不断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笼盖。通过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寿光着力打造了一个山净水秀、村丽人和的田园村庄。

7.公共服务均等化。寿光还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尺度化建设,买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完善以市级公共文化举措措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央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央为依托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以城区文化辐射带动农村,以农村文化丰硕反哺城区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让城乡居民同享“文化阳光”。

模式四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河北迁西“花乡果巷”模式

唐山迁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和市场为导向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优良的山水田园,百花斗丽的多彩花园,硕果飘香的百年果园,欢乐畅享的醉美游园,群众安居乐业的祥福家园。

河北省迁西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果蔬种植大棚
1.推进一产现代化发展。依托水杂果良好的种植基础,打造果品全工业链发展模式,包括水杂果工业种植、果品出产加工、冷库仓储物流、市场交易集散、果品展览展销会,建立工业新村。
2.推进农文旅工业融合。打造“新六产”乡村发展新业态,重点打造六个层次的乡村文旅工业:乡村景观、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工业、乡村娱乐、乡村联动,实现乡村传统工业的转型进级和工业结构的重构。对22个村庄进行分类发展指引,构建乡村+旅游、特色工业、研学、交通、电商、度假、康养、体育、艺术、便民等十大类型。
3.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按照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要求,通过垃圾专项管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晋升村容村貌。
4.推进乡村振兴赋能。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在示范区全面开展聪明糊口、聪明出产、聪明服务、聪明治理,打造聪明乡村。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赋能。制定花乡果巷振兴学堂和开展小花小果能工计划,旨在打造成为京津冀乡村振兴的研讨高地、培训高地、实践高地。
模式五
工业振兴“抱团发展”模式
—辽宁盘锦模式

近些年,盘锦市以建设盘锦乡村振兴工业园为突破口,把建设上风转化为工业上风,将盘锦市打造成了一个工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变投入为产出,走出乡村建设示范、工业振兴输出的“盘锦模式”。

1.打造生态品牌。该市农业特色光鲜,充分施展区域上风,按照“打生态牌、走精品路,实施工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鼎力发展水稻、河蟹、棚菜、鸭子特色生态农业。
2.打造特色工业。着力打造农业工业化,搀扶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盘锦鸭子、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棚菜等农业特色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工业化经营格式。目前,盘锦成为北方最大的粮食、河蟹专业市场。
3.打造“休闲旅游+农业”。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采取政府推动、社会介入、市场运作的办法,发展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即是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
4.打造高科技“5G”农业。借助5G+AI精准种植养殖、5G+无人机植保、人工智能病虫害智能诊断,进步农业出产水平,打造高效农业。
模式六
全工业链模式
—四川崇州“天府良仓”模式

成都市崇州围绕打造“水稻+”工业链,形成农商文旅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围绕种植一棵稻(水稻种植优化),做精一粒米(水稻精深加工),做旺一个家(稻乡田园糊口),终极落实一个梦(乡村振兴大计,锦绣乡愁梦想)展开。

崇州都市农业工业功能区
1.水稻种植优化。通过与高校及社会水稻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科研育种,以优化种子筛选培育;结合农业科技推动高尺度农田建设;与农夫建立合作模式,通过培训、引导建立职业农夫培养科学种植方式,在区域内布局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以建立就地服务体系,建立烘储物流体系等工业路径以强化种植环节。
2.水稻精深加工。建立水稻粗加工、精深科技加工产品体系及水稻周边加工产品体系;建立一套从餐桌到田间的质量可追溯系统以保障产品品质;建立品质大米尺度体系。
3.建设大数据运营平台。与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项目运营商—北京奥科美公司合作,建设“天府好米”大数据运营平台。

4.打造一体化田园综合体。依托川西林盘打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立足“稻田+”农创体验,建设集国际竹稻艺术中央、稻作文化博览园、稻作文创集聚区等项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模式七
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
—贵州“三变”模式
贵州省的舍亨村,立足旅游资源,实施工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晋升农业工业观赏性、体验性和科普性,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舍亨村农夫企业家陶正学,于2012年景立种植养殖农夫合作社;后又成立了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亨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河滩、天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凭借天然前提上风,引进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投入资本和技术,成立村级农夫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村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如,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
舍亨村的这种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又被专家们总结经验为“三变模式”。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夫变股东。这种模式有利于吸惹人才集聚和资源集聚,解决农夫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终极实现“三产融合”。
模式八
“党建+”特色模式
—安徽省“岳西模式”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革命的老区。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施展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党建+”一体化老区振兴特色模式。
1.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按照安徽省委组织部同一部署要求,依赖基层党组织,建立乡村信用评价体系,为引入资金注入乡村振兴奠定信用基础。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建立信用档案以及进行信用等级评定。金融机构根据农户信用等级批量给予符合要求的信用户额度授信,发放信用村建设贷款。
2.发展特色工业。凸起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大农业等四大工业的发展,鼎力发展特色工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工业发展格式。以“富裕党员、合作社、公司等+贫困户”方式发展特色工业。
3.打造聪明农村。充分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积极推广聪明化农机、病虫害远程诊断、农用航空、精准浇灌等新技术,实现农业出产的在线监测、精准功课和数字化治理。

4.打造研学旅游项目。依托独特的老区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传承、军事文化体验、国防民防科普为主题的文旅项目,以此带动休闲民宿康养发展。

模式九
“五位一体”模式
—河南省“孟津模式”
孟津县作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示范县,近年来打造了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1.农旅融合发展。充分施展现代农业资源和都市近郊上风,鼎力整合农业园区、田园风光、黄河湿地、经济作为等旅游资源,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如,打造孟扣路果蔬工业集聚群、小浪底专用线高效特色农业观光带,以及“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等。
2.吸引乡土着土偶才。孟津县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央、各镇党校、各村“三新”大讲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央等教育资源,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培训,尤其注重加强新型职业农夫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已成为孟津带动农夫增收致富的新气力。此外,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孟津县农夫工返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准入、税收、土地、融资、激励、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搀扶返乡农夫工创业。

3.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该县以乡愁、乡情、乡望为主题,集中展示河洛地区着名古建筑、古文化、古风俗、古技艺等,弘扬农耕文化和中原文明。鼎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工业,如牡丹画工业等;还深入挖掘剪纸、杂耍、字画、戏曲等民间艺术、民俗流动等。

图源:中国农村网
4.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孟津县通过开展垃圾清零、一村万树、厕所革命、拆违治乱等工作,使得乡村糊口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打造出了举措措施完善、整齐干净、生态宜居的锦绣乡村。
5.党建引领乡村管理。该县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的乡村管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管理格式,买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叫响做实了“有难题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服务品牌。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