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枢纽。近年来,赣州市兴国县积极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出台《兴国县“乡村人才学校”建设方案》,形成一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人才步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这种培训特别适合我,自参加了这个培训班,我的脐橙种植技术进步了良多。”兴国县埠头乡村民钟根华感触地说。41岁的钟根华,2012年返乡在家种植脐橙,因缺乏种植技术,脐橙发生病虫害,种植产量不高,一度想要抛却种植,另寻出路。得知“乡村人才学校”开办了脐橙种植培训后,钟根华便报名参加。通过培训后,把握了种植技术的钟根华,重拾决心信念,将脐橙种植面积增加到50亩,现在年纯收入达20万元。
像钟根华这样通过“乡村人才学校”得到实惠的人,在兴国县还有良多。据了解,兴国在全县304个行政村各建设1所“乡村人才学校”。学校按期开展需求调研,紧密结合村情民情、农时农事、出产糊口等实际,常态化邀请专家讲学,分类组织开展教授教养流动。针对实操要求高、需现场指导的技术培训,“乡村人才学校”还会以屋场、基地为单位,灵活设置“田间课堂”开展现场教授教养,由专家点对点、手把手开展指导,进步教授教养效果。
截至目前,全县各“乡村人才学校”先后组织开展养蜂技术、脐橙种植、家政服务、面点烹饪、心理健康知识、油茶种植、花卉园艺、水稻种植、建筑工匠、立异创业等各类培训1000余期,培养乡村人才5万余人次。同时,还通过多渠道精选了工业工匠、教育医疗职员、“兴国表嫂”家政服务典型等各种类型的培训职员,建立起“乡村人才学校”县、乡、村三级培训师资库。
兴国县还强化跟踪服务指导,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开展一个出产周期的跟踪指导,匡助学员解决出产创业中碰到的实际难题和题目。目前,全县共派出10个技术指导服务小组对全县工业基地和合作社进行跟踪回访,解决工业发展技术和立异创业挫折350余个。
不仅如斯,兴国县还引导人才立异创业,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组织开展助农直播、第一书记“带货”等流动,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