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区鼎力推广可降解农膜及农膜回收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14 10:20:31 浏览: 6649 来源:乡村振兴服务网
核心摘要: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柴桑区江洲镇种植大户张立群的1500亩连片的高尺度农田上,水肥一体化举措措施齐全,60个农夫工同时进行生果玉米栽种,一派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柴桑区江洲镇种植大户张立群的1500亩连片的高尺度农田上,水肥一体化举措措施齐全,60个农夫工同时进行生果玉米栽种,一派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江洲镇是柴桑区最大的农业乡镇,耕地面积8万亩,是江西闻名的棉花之乡,因为价格、劳动力等各种因素影响,棉花面积大幅度下滑,水稻、生果玉米、蔬菜等机械化程度高或者经济效益好的品种正在填补棉花面积缺口,特别是生果玉米种植面积急剧增加,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左右。因为生果玉米的季节性强,抢早才有较好的经济价值,所以铺设地膜移栽是独一的种植模式。根据测算,每年地膜用量高达90吨,从近几年的调查情况看,因为劳动力本钱等方方面面的题目,地膜回收几乎为零,对耕地造成了严峻的污染,普通农膜降解要200-300年,长期使用农作物减产显著。因此,可降解农膜的示范推广应用迫在眉睫。可降解农膜的降解时间一般在360天内,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题目。2022年,柴桑区农业农村局把可降解农膜的推广作为耕地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来抓,采用项目津贴一点,大户出一点的模式,从三个方面进行推广示范:一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如生果玉米种植;二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如草莓种植;三是政府重点抓的,如大棚蔬菜种植。通过鼓励、引导、宣传、培训推广,可降解农膜地推广使用已经深入民心。
    在可降解农膜没有全面推广使用的情况下,公道使用农膜并做好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工作,是解决农用地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区农业农村局针对农膜回收利用薄弱环节特别是残留地膜捡拾、农膜资源化再利用等重点环节,探索建立了补贴机制,一是在港口街镇开展以“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上门回收%2B加工企业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模式;二是在新合镇、新塘乡开展以“协会组织%2B合作社回收%2B加工企业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模式。通过协会组织集中培训大户、吊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广泛开展宣传服务等流动引导大户回收农膜、进步耕地可持续出产能力;通过回收点高价回收农膜鼓励大户捡拾废弃农膜减少耕地农膜残留;通过加工企业加工废弃农膜进步农膜再生能力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2021年柴桑区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70%以上,大大缓解了耕地农膜污染,助力我区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