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工业体系 谋定乡村振兴基石

2022-04-15 10:30:46 浏览: 6657 来源:乡村振兴服务网
核心摘要: 工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重庆鼎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果断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核心提示
  工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重庆鼎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果断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重庆狠抓粮食安全,通过宜机化改造等措施,粮食种植面积增至3019.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18.56亿斤,创13年来新高;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晋升步履,向“两群”17个区县、原18个深度贫困乡镇派驻35个工业技术指导组,工业笼盖90%以上的脱贫户;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综合面积达到3100万亩,产值4500亿元。
  春天,万物复苏。在重庆的浅丘和高山,沃野和丛林,辛勤劳作的农夫和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用汗水和聪明,让“巴掌田”长出“钱树子”,将“鸡窝地”变成“聚宝盆”,演绎出一幅展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富春山居图”。
  重庆多山,为做大做强农业工业,近年来,重庆立足实际,以农田宜机化、种养精细化、出产绿色化、工业链条化、产品品牌化、业态融合化为抓手,鼎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将宜机化改造同高尺度农田建设相结合,用科技立异为品种提质赋能,以三产融合发展延伸工业价值链,助力工业兴旺、农夫增收,农业综合效益不断开释。
“饭碗”端得更牢
  阳春三月,永川区仙龙镇太平桥村,专业机手正用旋耕机在稻田里翻土功课。管春是当地一位种植大户,今年承包了2000多亩地种植水稻。“多亏了这些机手,现在耕作效率是以前的5倍。”他兴奋地说。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仙龙镇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加速推进。过去,仙龙镇农田前提并不好,大型农机无法使用。近年来,该镇对3万亩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旋耕机等农机的顺利下地,使种植效率大大进步。
  放眼整个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比高达98%,形成了大量“巴掌田”“鸡窝地”。其中,15度以上的耕地约为1097万亩,占近40%。
  如何打破山地局限,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重庆以农田宜机化改造为抓手,改善耕作前提,盘活撂荒地,进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进步单产效益。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尺度农田1498万亩,配合半自动履带式拖拉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等适地农机的研发投用,实现亩均增收近200元。
  此外,重庆还增加了有机肥替换、绿色防控、水稻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补贴,进一步鼓励农夫种粮积极性。2021年,全市种粮大户达2464户,同比增加484户,其种植面积47.6万亩,同比增加10万亩。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改善和盘活,2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3019.8万亩,同比增长0.5%;粮食总产量218.56亿斤,同比增长1.1%;粮食大面积单产达到361.9公斤/亩,较上年进步近2公斤,单产创下历史新高,端稳“饭碗”的底气更足了。
科技立异增效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立异利用”获国家科技提高二等奖,“西南地区乡村有机废弃物气-肥转化技术装备立异与模式应用”获重庆市科技提高一等奖,“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出产枢纽技术及应用”获云南省科技提高一等奖……
  近年来,重庆农业科技立异成果不断涌现,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赋予了强劲动能。
  在去年末的油菜播种季,由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庆油3号”“庆油8号”种子在长江流域共销售50万公斤,较去年又增加10万公斤,这些种子可种植500万亩油菜。
  尤其是“庆油8号”,近两年推广种植面积以50%速度增加。背后的原因很简朴:高达51.54%的含油量,200公斤的亩产量,这意味着每种1亩“庆油8号”,种植户的收益比种其它品种要多300元。
  不仅如斯,去年,重庆首个一级优质米品种“神9优28”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也达到100万亩。在铜梁区平滩镇立灯村的测产验收会上,经测评该品种配套的淹水直播技术相较于潮湿直播技术,每亩节本增收379元,比机插秧节本增收534元。
  恰是科技立异,让每亩土地的效益得到进一步开释,让农产品品质更好、卖价更高。去年,全市3100万亩特色工业综合产值达到4500亿元,农业科技提高贡献率晋升至61%。
  为进一步会萃人才,进步农业科技竞争力,去年重庆还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组建粮油、蔬菜、生猪、榨菜、柑橘、茶叶等14个工业技术体系立异团队,集聚科研人才564人,累计引进、选育新品种82个,研发集成新技术312项,研制新设备39台套,研发新产品131个。
三产融合更深
  在铜梁区土桥镇的新陆有机农场,草莓长在“天上”,最高价值几十万元一尾的锦鲤成为“会游泳的艺术品”,这样难得一见的“稀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消费,周末日均游客接待量超1000人次。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农场涉及种植、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工业链条不断拉长,工业价值不断开释。
  近年来,重庆着力构建三产深度融合、出产要素相互渗透渗出、经营主体协调共进的农业工业化经营体系,在做优“一产”的基础上,鼎力推动农产品加产业、休闲农业等发展,促进“二产”强、“三产”兴,从而形玉成工业链发展模式。
  在鼎力搀扶农产品加产业方面,重庆不仅对部门市场竞争力强、带动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奖补,搀扶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设备改造、智能化出产,还建立了农产品加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治理办法。
  截至去年底,重庆共创建三峡柑橘等4个上风特色工业集群、万州区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工业园、7个国家级农业工业强镇,累计培育7个100亿级、8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农产品加产业产值较上年增长12%。
  同时,重庆鼎力发展乡村旅游、直播带货等农村服务业新业态,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晋升农业附加值。
  2021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收入达到796亿元,接待游客2.33亿人次,带动农户66.56万户,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