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这两天,五指山深处的小黎村里,村民们一直陶醉在激动的心情中。4月11日下战书,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在村寨凉亭内,总书记同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代表等亲切交谈,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工业,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村民们畅所欲言,争相向总书记先容自家工业发展情况,讲述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故事。座谈中,大家谈及最多的是茶。毛纳村海拔高、气温低,村民种过不少作物都产量低下,但山里的野生茶树却长得挺好。近年来,政府引进企业、鼓励创办合作社,引导农夫种植茶叶,工业规模逐年扩大,“琥珀汤、奶蜜香”的五指山红茶从此美名远扬。
▲毛纳村茶农在手工茶坊内工作(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摄
“过去三个孩子上学,日子紧巴巴。”作为致富带头人代表,村民王琼香讲着自家发展工业脱贫致富的故事。教育扶贫政策帮她卸下重担,政府搀扶茶苗和有机肥,她拥有了一方茶园。茶树陆续进入丰产期,摘掉贫困帽的王琼香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还带动不少村民采茶务工。如今,家家户户种茶并实现脱贫增收,毛纳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万元。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枢纽靠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中夸大,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返乡大学生王启望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茶园建起沼气池,铺设沼液喷灌管道,沼渣还田改良泥土,靠着不同凡响的种茶方法,吸引不少乡亲前来取经。“村里丰产期茶园一般亩产300斤,我家茶园能达到400斤以上,而且品质更好。”王启望自豪地说。
尽管返乡后收入暂时不如在外工作高,但王启望决心信念满怀:“我想在认识的土地上实现创业梦想,也但愿全情投入建设家乡。总书记的到来让我决心信念更足了!”
▲毛纳村茶农前往茶园采茶(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摄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然需要党建引领,激发村庄发展活力。驻村第一书记高力在座谈中向总书记汇报,在村里,不管是工业振兴,仍是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党组织都走在前面,党员都施展着先锋模范作用。去年,村党支部引导村民成立集体所有制的建筑公司,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即将签约开工。“党员干部担任治理职员,吸纳各村能工巧匠以老带新,再逐渐把技术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高力说,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充分施展基层党组织战斗碉堡作用,让党员干部挑重担,在带动群众共同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毛纳村里有一座“共同广场”,每逢重大节日,村民身着民族艳服,在此跳起传统祈福跳舞“共同舞”。11日下战书,广场上,村民们跳起竹竿舞迎接远方的客人。“我们已经建玉成面小康社会,接着要奔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在“共同广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