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擦亮革命老区手刺,发展红色生态旅游
在余江区西北的山林里,有这么一个葛家店村,辖17个村小组,710户,2860人,共有党员94名,村镇虽小却是鹰潭人耳熟能详的红色名村。在这里,134名在册登记的义士是村祖辈的骄傲,也是一段沉痛的历史,“刘胡兰”式女英雄朱春香、“双枪老太婆”黄苍莲、林家坞红军征兵处是葛家店的“三面红旗”。旧事可追忆,未来亦有期,近年来,葛家店村收集先烈事迹,对应史料编撰红色教育材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等流动契机鼎力宣传红色故事,与画桥共大、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画桥捍卫战遗址、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义士陵园、高公寨红十军赤警师师部旧址等一系列红色革命遗址连点成线,开发余江红色生态人文旅游线路,振兴革命老区。2022年以来,葛家店村已接待旅游350余人次,有效带动村内农家乐经营和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产生旅游收益6万余元,成为余江一张靓丽的“红色”名片。
相传北宋期间,葛家店的茶叶就名震遐迩,誉满京城,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葛仙翁在葛家店葛坞超度“葛茗”加入仙班时,曾经在葛坞栽种7株茶树,传说喝了此茶,不仅清痰化气,还会延年益寿。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来,葛家店以“村集体+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生态有机绿色茶叶品牌,种植面积达900余亩,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生产的“银峰茶”更是在中国(南昌)国际茶叶展览会上荣获特别金奖。
三、挖掘小农工业潜能,开拓“黄色”生姜种植
葛家店村山林坡地面积大,村民因地制宜栽种生姜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有着丰硕的种植治理经验。生姜作为常用调料类食品,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广阔。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葛家店村成立专业生姜种植合作社,加强对生姜种植的技术指导,强化生姜品质研究,做好成熟期防护,增加生姜应对雨水季和高温天色的抵挡力,在产量、质量上都得到了晋升。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大批量收购嫩姜进行深加工,开发和出产各种姜产品,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葛家店村充分利用不连片的坡地种植黄嫩生姜270亩,年产量达80万斤,为小农户开拓出一条“黄色”致富路。
葛家店村脱贫户吴朝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租赁村集体“工业下沉”车间,创办了鹰潭市博昊箱包有限公司。自2019年至今,该公司每年向村集体缴纳“工业下沉”车间房钱5.6万元,年总产值达120万元,还带动了本村46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收,其中脱贫劳动力7人。2020年,吴朝辉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夫工”,2021年6月荣获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评比的“脱贫攻坚提高前辈个人”称号。如今,吴朝辉的博昊箱包蒸蒸日上,还将带动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劳动致富,持续的办好这项特色帮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