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夸大,从中华民族伟大中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中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式,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日前,《论“三农”工作》一书出版,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准确处理哪些复杂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题目,形成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内容丰硕,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惟的重要组成部门,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方向。
农业是全社会的不乱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心农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反复夸大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出产,以海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近3000万农夫工留乡返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大局能够保持不乱,没有出什么乱子,枢纽是农夫在老家还有块地、有栋房,回去有地种、有饭吃、有事干,即使不回去心里也踏实。”目前,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旧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截至2021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4.7%,农业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7.3%,第二工业占39.4%,第三工业占53.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农业及相关工业增加值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倍以上。而且跟着农产品加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进步,农业会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决不能根据增加值所占比重来决定工业发展优先序,由于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那么如何确保粮食安全?第一,要保护好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夸大,“耕地是粮食出产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中心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夸大做好耕地的保护利用,夸大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要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第二,要依赖科技提高确保粮食安全,切实解决种子领域“恰谈”题目,打好种业翻身仗。目前,我国相称一部门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种部门或全部依靠国外,一些本土品种急需“抢救性”保护,同时育种体系体例机制存在题目,科研机构和育种企业衔接不够,因此要加快种业科研体系体例和投入机制改革,加强国家农业科技立异同盟建设,加快本土种子企业的发展,不断进步中国种业的竞争力,晋升中国种业在世界种业的话语权。第三,要使种粮农夫“有钱可赚”。近年来,国家持续进步了水稻和小麦各个品种品级的最低收购价格,从2018年起,在粮食大省的产粮大县试点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作物完全本钱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2022年推广到13个粮食大省的所有产粮大县。这些措施都确保了种粮农夫的收益。辽宁省是13个粮食大省之一,要保护、利用好黑土地,在新时代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实施乡村建设步履。习近平总书记夸大,“乡村建设是为农夫而建,必需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因此实施乡村建设要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明确村庄布局分类;要留存乡村特色风采,不搞大拆大建;要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步履取得一定实效的基础上,鼎力推进五年晋升步履,重点是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健全糊口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第二,加强乡村公共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我国的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举措措施上。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要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往天然村笼盖、向农户延伸,继承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在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的地方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二是要推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城乡供水系统互联互通。三是要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晋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四是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推动快递进村,推动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工业、新业态。
第三,要晋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心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工业发展、基础举措措施等县域统筹。因此,我们晋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是要在县域内同一公共服务水平,如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糊口保障等工作。要强化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好比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城乡均等化布局,并要向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倾斜;实现医疗资源城乡均等化布局,把乡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农村的基本医疗中央,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节省公共医疗资源,减轻农夫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