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名人”破圈,让乡村振兴成功走上“天堂路”!

2022-10-31 08:29:38 浏览: 6730 来源:网络信息
核心摘要: 从美味的池上便当到自行车发烧友齐聚的伯朗大道,再到话题不断的金城武大道,池上乡的话题热度从未减退。她有“最文艺稻田”的美誉,因对稻米全方位深度开发,实现了从“冠军米的故乡”到“稻米之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乡村再造和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


▲图片来源 | 网络

从美味的池上便当到自行车发烧友齐聚的伯朗大道,再到话题不断的金城武大道,池上乡的话题热度从未减退。她有“最文艺稻田”的美誉,因对稻米全方位深度开发,实现了从“冠军米的故乡”到“稻米之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乡村再造和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
地处台湾省北部的池上乡,占地12万亩。曾经虽有优质大米,但再无其他。那后来池上乡是如何发展农业旅游,将游客吸引进来?留下游客?又如何依托大米打造文创产品的呢?接下来,本文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究她的发展之道!

1、池上乡特色

1.先天优势,造就稻米品牌历史

池上乡是一个传统的稻米产区,这里是由新武吕溪所冲积而成的肥沃平原。因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不仅溪水夹带着丰富的有机矿物质,乡内还有全台湾省唯一的内陆淡水沼泽“大坡池”调节水位,造就了“香、Q、甜”的特级优质“池上米”,这里生产出来的稻米颗粒硕大、弹性较佳,品质颇好。

▲图片来源 | 网络

2.村企合作,文化艺术融入乡村

池上乡多年来与台湾省好基金会合作,借由“地方创生”、池上艺术村计划、艺术家驻村行动等方式,让各种艺术活动在村舍间、稻田里开花结果,使曾被讥讽为“艺术文化沙漠”的池上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艺术乡村。

3.准确定位,IP主题鲜明独特

稻田景观IP 作为台湾省米乡,池上九成土地都是稻田。由于大米是由“米贩子”带向各地,中间商赚差价,在外价格虽高但米农出售价却很低。让消费者直接品尝到真正的池上米,就需打造池上米IP,让消费者直接来池上消费。政府为了保持一览无遗的原生态稻田景观,将电线杆全部置于山脚下,塑造了一条没有电线杆的翠绿天堂路。许多有心的农民也特意保留了2600亩稻田,没有住家,这样一眼望穿的干净视野,有如海浪扑面般的“稻浪”,好似一幅绝妙的画作。

文化艺术IP 2009年秋收前,在金黄的稻田上邀请钢琴王子陈冠宇办了一场钢琴演奏会,成功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目光。此后每年十月,池上的稻田里不只有深耕,在稻浪间举办的《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成为当地最盛大的活动。连续十多年秋收之际,稻穗艺术节就在池上最天然的金黄舞台与中央山脉衬托之下,以音乐、击鼓、舞蹈等多元表演方式,欢庆大地的丰收。这让池上宛然成为举办户外艺术活动的最佳处所,引来无数游客和众多爱乐者亲临。池上乡融入艺术,彰显个性,打造了具有人文和乡土特色的文化IP。

4.明星效应,热点营销提知名度

2013年长荣航空邀请金城武拍摄广告,其中一个取景点就是池上稻田区的天堂路,后因拍摄伯朗咖啡广告成名,并改名“伯朗大道”;“明星效应”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朝圣”,为让大家拍摄到最好的照片,专设标志性拍照景观、国家地理框、以及稻草雕塑,所以路上的配套也成为核心吸引。

▲图片来源 | 网络

5.文旅增色,做足米乡文化体验

米厂观光 这里是台湾省最先进的碾米工厂,台湾省第一家稻米观光工厂。“金色丰收馆”体验展示区,能了解和米相关的农业知识,也可通过体验项目了解池上米文化。游客还能在厂内参与专业碾米加工制程,体验DIY爆米花、做米饼等各项稻米文化与农事活动。

美食体验 池上饭包文化故事馆设有历史文化区、农田农具区、稻米文化区、池上饭包区及古早饭包区等展示区。最独特的是故事馆外的两节火车餐厅,人们可边享受美食边重温饭包故事。

节庆活动 继稻穗艺术节外还陆续开发“池上春耕野餐节、池上夏耘米之乡宴、池上冬藏”等系列活动,并成为了连接村民与游客的纽带。

▲图片来源 | 网络

文旅产品 开发一系列特色衍生品,如米蛋糕和米冰淇淋,针对婚宴市场推出金属瓮、小木桶、手提袋和花布包装的婚嫁米等。

▲图片来源 | 网络

慢节奏感 许多年轻人选择到池上旅居生活,开咖啡馆、书店、民宿、小食堂,和池上乡民和谐交往。年轻人清誉用他的坚持建构出一栋独一无二的房子“原来宿”,是由乡村取材改造和旧房子组合而成。能提供不同主题的房间,带给池上旅人一个温暖的空间。

2、总结

池上乡结合了美景与在地人文特色,让文化艺术在乡村深耕、发亮,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高溢价,还借助强有力的策划组织和节庆活动让池上乡成功"破圈"。如今一些乡村正在空心化,日渐落寞甚至消失,如何延续乡村美丽?靠自然风光和乡土气息吸引,能在乡村发展初期助力,而后又该如何可持续性发展?池上乡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地道君在这里总结了几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1.因地制宜 打造品牌

我们开发农业旅游项目,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原则,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优势,挖掘地方产业或文化等优势资源,围绕消费者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农业旅游产品,打造主题IP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

2.顶层策划 引导发展

将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人才、资金、文化、资源缺一不可,而将这四者完美整合的的核心是强有力的策划组织。他们所具备的策划能力、资源和影响力,能加深乡村的文化深度,提高其知名度,也可让乡村文化、产业及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3.名人效应 引爆出圈

当村子有了一定产业基础和品牌,但是还是难以产生影响时,那我们就需要巧妙借助名人声势引流,将名人作为驱动和引擎,打响口号,从而吸引消费者进入本村。

4.联动村民 获取支持

好的农业旅游项目,一定要得到当地居民的高度认,并愿意参与其中,忽视村民就会造成项目与乡村的割裂,项目就很难可持续。只有增强村民对项目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以情感渗透来撬动村民的力量,才能赢得村民的支持和参与。

5.深挖文化 持续造势

提升体验 丰富、原真的体验活动是提升游客对乡村旅游项目满意度的关键。要善于对文化主题特色进行体验营造,可通过寓教于乐营造体验,让游客与大自然互动接触,延长游客的在村时间。并用持续不断的文化创意和产品创新,增加游客回头率。

活动带动 “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业旅游项目运营,应以活动为基础,通过名人或事件来引爆,后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和宣传来造势,让农业旅游项目有名气、可持续。同时应积极开展营销推广活动,可通过影视、艺术、展会和营销等方式,提升农业旅游项目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综上,打造农业旅游项目时,前期要因地制宜并围绕市场需求挖掘和打造地方特色资源,形成品牌IP,并借助顶层设计组织协调项目的经营主体和发展模式,后期则需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懂得借势、持续造势,让农业旅游项目永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