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田园综合体看乡村振兴如何解决最难的“钱”和“人”题目

2022-11-17 12:49:03 浏览: 6647 来源:乡村振兴服务网
核心摘要: 这里是林木茂密的深呼吸小城,是山水宜人的全域景区,是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境,是乐享宜居的诗意乡居。这到底是哪里呢?没错,这就是河北的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接下来,一起去探究她的发展之道吧!


这里是林木茂密的深呼吸小城,是山水宜人的全域景区,是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境,是乐享宜居的诗意乡居。这到底是哪里呢?没错,这就是河北的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接下来,一起去探究她的发展之道吧!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地处迁西、迁安、滦县、丰润四县接壤处,公路交通便利,迁唐公路由此而过,位于环首都2小时经济圈内,区位和交通上风显著。规划区占地7.35万亩,项目总投资17多亿元。依托燕山独特的天然风光,该项目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总体定位,以特色水杂果工业为基础,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杂粮工业为特色,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富民为根本、立异为理念、市场为导向,打造成了特色光鲜、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2、项目特色
1.农业优先,公道规划建设
全面构筑“一、十、百、千、万”目标体系,即打造一个迁西模式、建设十大项目园区、构筑百个文旅景观、解决千人致富就业、吸引百万游客观光休闲。
核心工业体系 主要为安梨、葡萄、李子、猕猴桃、油用牡丹等杂果种植工业。其中,安梨种植面积15000亩,油用牡丹10000亩,葡萄8000亩,大李子2300亩,猕猴桃1000亩,其它水杂果18000亩。其水杂果主导工业在产品种类、规模、经济效益方面在京津冀地区上风显著。

配套工业体系 包括三区两中央,智能体验区、冷链物流区、出产加工区、电子商务中央和科技研发中央等。


延伸工业体系 为“一镇四区十园”:一镇等于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依托田园风光、原乡文化,以花、果为主题,以“农业+旅游”为理念进行打造;四区是百果山林休闲体验区、浅山伴水健康摄生区、记忆乡居村社服务区、生态环境修养区;十园即十大项目工业园,包括梨花坡富贵牡丹工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庄园、松山峪森林公园、莲花院颐养院、神农杂粮基地、CSA乡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央、玉泉农庄、乡村社区旅游廊道。
2.解决题目,助力项目发展
解决资金题目 作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获国家、省、县等财政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县乡所有涉农项目资金5.6亿元搀扶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和保障路、水、电、通讯等基础举措措施以及文化配套公共服务举措措施。搞好了基础举措措施,借此扩大宣传收引社会资本,整合资源、形成协力。目前,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吸纳了一些唐山市的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入,吸收社会资本9.4亿元。
解决人才题目 项目地缺乏高端治理人才,为此,当地县乡政府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一系列人才搀扶政策,进而吸惹人才加入。
3.多方合作,促进工业融合

引入企业,开发产品 项目引进了河北五海农业公司,进行开发五海猕猴桃庄园,已在东城峪村落成。该庄园把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打造了集采摘、观光、科普、研究为一体的大型猕猴桃生态基地;被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尚菌堂生物科技公司,集农产品出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神农农产品公司,也入驻田园综合体,有力推动了项目区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植入科研,晋升技术 唐山供销社农业公司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探索出“安梨+油用牡丹+仲春兰”共生模式,确定了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在完成牡丹种植和游客服务等基础举措措施建设的基础上,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对本地特产安梨和油用牡丹深加工的投入,入口梨汁深加工出产线,研发新型牡丹油脂提取技术,进步牡丹出油率。
4.联动村民,富农惠农

联动发展 在东莲花院乡,以往村民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收入普遍较低。为此,成立东莲花院乡供销社农夫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辖农业专业合作社17家,注册成员近2000户,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农夫合作组织体系。


健全轨制 健全的利益分配轨制、企业合作组织有效益,团体有股份,群众有收益,项目核心区12个村近万名农夫均匀增收8000元以上,实现了多方共赢。该项目建设为村民的农产品、闲置房屋提供了增值方案,并通过就业、分红等多种方式,让农夫有了更多的增收途径。
3、智库锦囊
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依托自身上风,公道规划建设,借政策解决钱和人的题目,通过多方努力夯实工业基础,促进工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她的成功对于我们发展乡村振兴项目有哪些值得鉴戒的地方呢?
1.项目如何着手?
首先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换言之就是做好项目的策划规划方案,描绘雄伟蓝图。因地制宜找到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确定有高度的项目战略定位;系统性得搞清晰项目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融资、怎么赚钱;便于后期向政府汇报立项,成为地方重点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获取建设用地指标等;能让投资企业了解项目情况、潜力、风险等,增强其投资项目的爱好和决心信念。
2.钱都从哪里来?
钱从政府来 我们国家搞乡村振兴,在财政方面给予了很鼎力度的倾斜,不仅建立了涉农资金补贴机制,还设了乡村振兴的专项资金,这是我们能通过乡村振兴获得的第一桶金。政府虽不是乡村振兴投资的主体,但它起到了杠杆和引导作用,可先将乡村基础举措措施、乡村公共服务及工业基础举措措施等建设好,进而有效施展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
钱从资本来 在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的背景下,各行业的企业巨头基本都有乡村振兴的任务和战略部署,还有愿意深入搞乡村振兴的互联网企业、农业企业等,他们都是有能力、实力可以填补这个大缺口的资本。地方政府只需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吸引这些资本“下乡”,他们再把乡村好的资源打包,施展其背后强盛的技术、市场等上风,就能为乡村资源赋予更大的溢价空间,让乡村振兴有更强的造血和立异能力。
钱从农夫来 乡村发展的主角是农夫,但因为信息接收渠道窄,对政策不了解,变现能力差,导致乡村有好的资源也不知道如何用。所以要想有钱,就要转变农夫的思惟,充分利用乡村农田和宅基地等众多上风资源,积极鼓励农夫介入到三变改革中,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夫变成股民,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
钱从社会来 当地政府需要营造良好轻松的营商环境,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资本“下乡”,让那些有能力、有实力、有资本的企业或乡贤,愿意从农业领域寻找商机,从而带来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来填补这个缺口。
综上,在打造乡村振兴项目时,我们需谋定而后动,要有好的思惟引领,将项目列入重点发展,在政府支持下,筑巢引凤、吸引资本“下乡”,转变农夫思惟介入到乡村振兴和三变改革中,掌握好这些路径,钱天然而然也就有了!

免责声明
• 
除非特别注明,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